-
12-28西煤机公司职工田亚东献热血战疫情共克时艰
“在西安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我愿意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用鲜血守护生命”来自西煤机公司工程服务保障部职工田亚东说道。自12月9日起,西安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城市疫情防控提级管理,街道人流量骤减,市中心血站采血量同比下降98%左右,多重压力下,血站血小板库存量逼近红色警戒线,在得知血液库存紧张的消息后,田亚东同志及时赶到血液中心,由于献血次数多了,采血站的人员都认识他,“田叔,你来献血了,现在用血量特别多,感谢您的大爱呀!”采血点的工作人员一边和他打招呼,一边开始完成献血前基本资料填写和血液检查。检查合格后,他又坐在自己熟悉的采血椅上捐献了两个量的血小板。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76次,献血量累计达到30400余毫升。奉献已成一习惯,温暖变成力量。每一次只要是血站用血量告急,他都会第一时间去献血。平时,在血源不是很紧张的时候,他也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献血。他说,无偿献血是医疗临床用血的重要来源,只有发动社会各界健康适龄人来自愿捐献,血库的血源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他也时常鼓励身边家人和朋友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高于一切。身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为一座城、为一群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畏惧病毒,抵触这疫情,但是他选择救助他人生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他用自己滚烫的鲜血,为挽救生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夏哲)
-
12-26雪中抗疫最靓的一抹“志愿红”
12月25日,在新一轮疫情核酸检测的关键时刻,西安迎来了第一场降雪,雪花飘落在每一位志愿者的红色帽子和红色马甲上。“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自觉保持间隔一米距离,并出示健康码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在西安市东方雅苑社区里,共产党员、志愿服务者王航正在忙碌的维持现场秩序。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西煤机公司职工王航主动请缨,报名成为东方雅苑社区志愿者。早晨,王航穿上红马甲,戴上医用口罩和红色志愿帽,直奔社区中心广场。根据西安市防疫指挥部统一安排,今天是社区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的时间。天气严寒,他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引导社区居民有序排队、扫码、登记、采样,维护现场工作秩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他都认真尽责。在他的心中,社区是大家,为大家服务,也是为自己小家服务,只有你我他都健康平安,城市才会平安。从早上8:30到晚上10:00,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了小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防疫抗疫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成为了雪中抗疫狙击战中那一抹温暖而靓丽的“志愿红”。(田林)
-
11-05“90后”数控镗铣工的奋斗“三字经”
“90后”数控镗铣工的奋斗“三字经” ——记2021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栗文岳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通报表彰2021年度10名“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西安重装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机加一分公司数控镗铣工栗文岳榜上有名,成为陕煤集团首次获此殊荣的青年员工。“90后”的栗文岳,虽年龄不大,但算上顶岗实习期,已在数控机床旁奋战14余载,共完成120余台各型号采煤机主要壳体的生产加工任务,曾先后荣获 “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工匠”和“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这一系列的荣誉,既是平日里汗水的浇灌,更是他专业能力的充分展现。闯——自学成才的“编程达人”2007年,栗文岳进入西煤机公司顶岗实习,他发现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远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数控编程需要高数知识辅助,进口机床操作则要具备英文基础。这两科对于当时的他可谓充满挑战,但是为了自己从小怀揣的机械制造梦,他选择“越过高山”。工作之余,他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系统专业学习,花费五年时间,自学完成数控技术专业所有课程。为了进一步掌握数控编程核心技术,栗文岳“吃透”高数,然后再带入程序计算。一开始,编程经常会出现偏差,他把每次的错误都细致记录,加以总结分析,再不断试错、验证,最终研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数控加工编程方法。他用自己编写出的数控程序独创行孔加工法,使MG710AWD双截割电牵引采煤机的电机行孔同轴度精度保证在0.02mm—0.04mm,相当于比三分之一头发丝还细。栗文岳常说:“我对编程特别感兴趣,平时喜欢钻研,休息的时候我经常琢磨如何通过编程把这块毫无光泽的废铁加工成想要的造型,而且尺寸必须是分毫不差的。”钻——创新增效的“能工巧匠”栗文岳积极参加公司开展的经济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活动,绞尽脑汁为节能降耗想法子、出点子,竭力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他改造的外圆精镗刀,使高端产品N568(9)01产品φ422×70外圆粗糙度显著提升,并且加工时间从之前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减少67%的工作耗时。机床TKP6513主轴箱经常漏油,栗文岳对其进行改进,回收漏油二次利用,用于刀具表面防锈和攻丝铰孔润滑,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使机床周围环境整洁。他发明的“一种加工国产化替代导向滑靴的通用工艺方法”有效解决了国产化替代导向滑靴加工粗糙度差、刀具损耗严重等棘手问题。与此同时,栗文岳还发表了《关于数控镗铣床(卧式)操作经验总结》和《采煤机摇臂耳朵面的加工分析》两篇论文。传——授业解惑的“标杆榜样”“肯动脑、爱钻研、能吃苦、不服输”这12个字,是大家对栗文岳评价。N19101牵引部上有一处直径80划平的程序,之前的老师傅靠着经验进行加工,而栗文岳不断学习、摸索,研究了一套标准化加工方法,只要熟悉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即便是实习生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他传授给几名新员工此方法,使“学生”们不由竖起大拇指。栗文岳经常把自己研究出的小绝技或者小窍门分享在所在分公司的工作群,与大家一同探讨。他说:“得益于公司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我的师傅经常提醒我,作为一名劳模,不要忘记发扬‘传、帮、带’的传统,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其他员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遇到同事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总能挺身而出;即将参加技术比武或者迎接技能考核的同事请教问题,他再忙也会放下手里的活,提供技术指导。近年来,他为公司新入职员工及实习大学生开展了8期共计300余人次的数控加工及编程讲座培训。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栗文岳凭借“闯、钻、传”的奋斗“三字经”,在最平凡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的初心使命,以青春之我书写“不懈奋斗”的时代新篇,更以滴水之力汇聚起“双碳时代”下重装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青春能量。(华文娟 雷晗笑)
-
10-12深耕科研路 创新勇担当
深耕科研路 创新勇担当——记西安市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刘庚他,年富力强,果断干练;他,光明磊落,从容坦然。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再到设计所主任,9年磨砺终化蝶。他就是西煤机公司产品设计研究院采煤机电气所主任刘庚。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刘庚主要负责采煤机电气系统智能化设计应用以及采煤机电气生产、售前和售后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通电气专业技能,专注电气系统设计,潜心煤机技术科研攻关。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忠诚和信念树立煤机“科技急先锋”,用辛勤和汗水谱写煤机之梦,先后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论文4篇。他本人先后荣获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陕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扎根煤机的“电气干将”2012年,刘庚从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在车间的6个月实习中,他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积极主动参与巴彦高勒的MG900/2210-WD整机的安装调试工作,通过与小组工人同动手同加班,很快对设备的结构、接线等各个工序及调试环节逐渐熟悉掌握。2013年,公司在宁煤集团首台自动化大机组启动应用,刘庚接到任务,前往银川梅花井煤矿进行自动化调试,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下井服务。第一次出差70多天里,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下井,晚上7点多升井,两头可见满天繁星。每天升井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碗热腾腾的拉面,使凉了一天的胃才能舒服一点。70多天里,他下了60多次井。在井下,他耐心细致的指导,很快赢得了矿工兄弟的认可和尊重。在机组调试过程中,公司第一次使用CAN总线1500m左右远距离通讯,有很多地方需要验证和优化,他经常需要和同事在工作面及顺槽两端来回往返。井下的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会爬坡一会下坡,有2公里路程,最多的一次跑了3个来回。当时的产品采用CAN总线接口的油缸位移传感器,由于接口电路空间狭小,无法进行抗干扰处理和线缆防护,性能不稳定。加之油缸传感器接头在煤壁侧,每次排查都很费劲,他经常要在煤壁侧自己清煤,趴在煤堆里对线缆快插接头,最长一次蹲了半个多小时才接上。他辛苦付出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矿方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攻坚克难的“科研骁将”2016年起,刘庚开始担任采煤机电气设计所主任,负责日常产品生产的安排,对接销售市场和售后服务,协调售前和售后的技术支持,同时逐步推动采煤机电气系统的标准化及自动化。他善于思考、勤于钻研,能够积极主动站在公司发展高度,紧盯科技前沿,不断勇攀技术新高峰。公司开发的“22象限”自动化控制程序涵盖了绝大部分割煤工艺,偶尔也会有部分工作面因特殊地质构造需采取特定的割煤工艺,需定制开发专用程序。兖矿新巨龙煤矿,属高温矿井,受冲击地压影响,采用3、4班混合制,每班生产不到1刀煤,无法采用传统示范刀。为解决客户实际问题,刘庚连续跟踪生产中班,与客户及相关服务人员进行割煤工艺流程总结,仔细分析每一个操作步骤,他大胆改进程序,反复调试,最终解决了客户难题,受到到矿方高度评价。解决现场问题,他尽心尽力,参与重大工程项目,也从不含糊。公司中标神华神东公司8.8米大采高智能采煤机后,成立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项目组需从大年初三开始加班,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他和同事认真仔细分析神东公司对电气系统的技术要求,并对标进口机型功能,潜心钻研,为该机型首套电气系统设计献计献策,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并于2019年8月设计完成,整机进入调试。为了一颗初心,他付出了特别多的心血和智慧。出类拔萃的“管理良将”“刘庚作为所主任,虽然年轻,但在我接触的领导中,他的管理才能与设计才能让我很佩服这个人。别看他工作时间不足10年,但他技术全面、特别敬业,而且组织和协调能力都特别的强”。年长的高级工程师李杨芳、李晓丽与笔者侃侃而谈说到。2019年,在公司8.8米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设计研发中,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他在确保常规机组有序正常的投产下,配合所长,统筹安排人员加班加点,最终顺利完成产品出厂验收。日常工作中,刘庚善于用人,精于管理。他根据年轻人特点及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带动了整个电气所的活力。他悉心指导,要求严谨,定期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梳理工作内容,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序安排设计任务,做到每项任务有计划、有责任、有时限、有措施、有结果。对出差下井服务的设计人员,他要求技术人员做到服务勤、沟通勤、资料勤,确保下井安全、服务周到、尽快解决问题,满足矿方需求。以人为本,情暖职工。刘庚惜才爱才,他把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常常与新入职的年轻人谈心,无论从专业基础知识、业务工作,还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他都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所里的年轻人感受到西煤机浓浓的大家庭温暖。面向未来,刘庚也将不负众望,凭借着不断攀登、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在采煤机研发设计这条大道上,步履铿锵,砥砺前行。(郭军凤)
-
09-01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打造创新创造平台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打造创新创造平台 ——记西煤机公司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劳模,不仅要当拼命苦干的‘老黄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更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打造一个劳模团队!”这是近日获评“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头雁何亚军在采访时所说。何亚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现有成员14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8人。何亚军带领工作室成员致力于重点项目的攻关,发挥技能大师及其团队的领军带动作用,在技能水平上全面开展“传、帮、带”。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站”“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但是技术创新需要集思广益,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如何发挥大家的作用,是工作室领头人需要考虑的。”在工作中,何亚军带领工作室成员发挥创新思维,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解决公司生产工作中的技术瓶颈。“师傅,采煤机电控箱防爆盖板的铣削加工,我们垫活四次,找正四次,窜压活螺丝四次,压紧八次,但是加工后的防爆盖板平面度还是不达标。”这是工作室成员在加工电控箱防爆盖板遇到的瓶颈难题。针对采煤机防爆盖板的加工难题,何亚军集聚众人智慧,设计了一种快速装夹防爆盖板的工装,应用于龙门铣床加工防爆盖板,可以实现快速装夹定位,使整个平面度稳定保持在0.005-0.02 mm之内,该工装自使用后为公司节省资金约10余万元。何亚军创造的“双孔定位法”,使齿圈、轴承座销孔位置度精确 0. 02mm以内;工作室成员改进的加长刀杆解决了加工超长孔难的问题。在何亚军的示范引领下,工作室发扬“劳模精神”,先后研发出多个创新实践项目,累计申报专利18项,授权8项,发表科技论文二十余篇。 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在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之余,何亚军将车间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小诸葛”等创新性人才集中起来,定期学习“充电”。近几年何亚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更是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新方式。2021年邀请陕汽集团席小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来我单位进行对标学习,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优秀班组、优秀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操作技能。同时何亚军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2021年“红旗杯”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更是取得了6人进入复赛的好成绩。作为工作室的领头雁何亚军,更是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车间一线工人积极参加公司经济技术创新五小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围绕提质增效、节支降耗想法子、出点子,集聚众人智慧,点亮创新火花。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累计获得五小科技成果54项,其中获得企业科技成果26项,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26项,完成课题项目3项,创出最佳操作方法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96项,其中实施68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约120万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我们就是要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以劳模工匠精神为引领,在公司形成崇尚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公司领导如是说。何亚军的徒弟栗文岳在采访时感慨道:“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好师傅,是一件幸事。何师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从不藏私。工作中遇到难题,大家会在工作室一起讨论研究,相互帮助。”在这样的浓烈氛围下,栗文岳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认证考试,还成为公司最年轻的“西安市劳动模范”。何亚军本人曾获评陕西省“名师带徒”荣誉,他充分发挥“名师带徒”、培训攻关的功能作用,目前带徒50余人,为企业培养了38名技能骨干,带教本科及硕士研究生15人。何亚军本人是陕西省劳动模范、煤机大工匠、三秦工匠,他的工作室成员栗文岳是“西安市劳动模范”,工作室成员薛艳阳是重装劳动模范,杨锋是重装工匠。通过“名师带徒”活动,打造了一支技艺精湛的人才梯队。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级劳模的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影响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创新增效,凝聚榜样力量,靠着“创新+巧干+实干”实现提质升级,点亮创新之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华文娟)
-
05-10劳模创新工作室点燃“创新之火”
“作为劳模,不仅要当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劳模工作室,培养技术创新能人,带出一个劳模团队!”这是近日获评“西安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雁白晓卫在采访时所说。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现有成员9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工程师1人。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重点项目的攻关,发挥技能大师及其团队的领军带动作用,在技能水平上全面开展“传、帮、带”。“创新力”解决生产难题“技术创新需要集思广益,个人力量终究有限,而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可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白晓卫认为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在工作中,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发挥创新思维,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解决公司生产工作中的技术瓶颈。“你看,这里将尾座改装一下,制成联动装置,这样不仅有‘顶’的作用,还增加了‘拉’的功能。”这是白晓卫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探讨细长螺杆、采煤机护板连接轴在车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弯曲挠度变形问题制定的解决方案。使用此装置后,解决了此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刚性差、热变形大引起的弯曲、振动、颤刀、让刀、圆柱度误差大、葫芦型多棱型等现象,为公司节省资金20余万元。在白晓卫的带领下,工作室发扬“劳模精神”,先后研发出多个创新实践项目,其中3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型专利,同时在专业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两篇。“硬制度”激发学习热情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车间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小诸葛”等创新性人才集中起来,定期学习“充电”。近几年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新方式,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优秀班组、优秀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操作技能。工作室成员刘诗文2019年荣获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授予的“优秀班组长”荣誉称号。作为工作室的领头雁白晓卫,更是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车间一线工人积极参加公司经济技术创新五小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围绕提质增效、节支降耗想法子、出点子,集聚众人智慧,点亮创新火花。截至目前,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完成技术革新20多项、工艺改进项目10项、设计制造各类胎具30多项,其中有8项获得公司“五小创新一等奖”,2项获得“西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1项获得中煤“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传帮带”打造人才梯队“我们就是要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以劳模工匠精神为引领,在公司形成崇尚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公司领导如是说。白晓卫技能大师工作室设在车间辅房的一间办公室,采访时,他正和他的徒弟刘诗文讨论刀具损耗的问题。刘诗文感慨道:“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好师傅,是一件幸事。师傅言传身教,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平时遇到难题,大家会在工作室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下,刘诗文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认证考试,成为西安市“五一奖章”的获得者。“既然我是榜样,就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白晓卫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以师带徒”、培训攻关的功能作用。目前工作室已带徒46人,其中高级工28名,中级工12名,白晓卫培养出技师14人,高级技师2人。白晓卫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劳动模范”“陕西省首席技师”“西安工匠”等称号。他的工作室成员刘诗文是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室成员高强是“重装工匠”获得者。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劳模的言传身教,影响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创新创效,凝聚榜样力量,靠着“创新+巧干+实干”实现提质升级,点亮创新之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华文娟 李思远)
-
05-10玩转数控车床的“80后”
玩转数控车床的“80后” —记“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诗文镗孔刀、螺纹刀、切槽刀,他能够熟练使用的刀具多达十几种;他操作的数控机床,最大精度能够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这是“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诗文的真实写照。数控车的“领头羊”2003年刘诗文毕业分配进入西煤机公司,成为机加二分公司一名普通的数控工。他凭借对数控车床的浓厚兴趣,在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能编写简单的程序。这激发了他的“数控梦”。梦想是给有准备的人,他虚心学习数控编程等各种新知识,尽快熟悉掌握数控操作方法。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脱颖而出,对车间的各种加工件都能掌握自如。一批太阳轮加工件因外协单位加工误差导致该产品内孔偏小无法使用,该产品是淬火件,硬度高且加工难度大,短时间里如何解决?他大胆提出通过数控车床进行修正。时间紧、任务急,既要保证工艺要求,更要符合质量要求,他凭借多年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加班加点完成了超强度的修正工作,保证了整个大机组的按时装配。2020年刘诗文累计加工产品千余种,完成工时11000多点。精加工的“排头兵”刘诗文在数控车床精加工的征程上,用智慧解决问题,用创新开展工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行星架是公司采煤机产品中的主要零件,由于外形怪异,结构复杂,型位公差和尺寸公差要求严格,有15个品种之多,生产加工难度极大。在车床加工时最难的是装夹,它的外形类似回转体的箱体,外圆是断削车削容易打刀。使用老方法装夹调整定位每次需要1.5—2小时,次品率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因工件装夹不稳定会造成折损率高,成本损耗也较大。因此他采用75度车刀对外圆、所有台阶、内孔装夹反车,找正,再车,再反面找正,再车削加工等一系列操作后。加工出来的行星架既保证行位尺寸,又能保证外形尺寸,生产效率提升30%,大幅节约加工投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60%左右。为公司工艺和设计解决加工难题,得到技术部门和工艺部门的奖励及高度评价。液压阀作为采煤机摇臂控制枢纽,对阀体精度要求很高,特别是阀芯安装孔中一系列沟槽及台阶孔,孔径10-18mm,孔长是直径的6倍,对孔的尺寸公差、同轴度及表面光洁度要求十分严格。凭借多年加工经验,他将现有内孔镗杆、切槽刀杆等刀具均进行改进,经过数十次加工试验,总结了一套成熟的《刘氏阀体加工工艺方法》。解决了阀体加工瓶颈,结束了公司液压阀体依靠外委加工的历史。高质量的“带头人”他始终秉承加工产品质量高、精、稳。在公司大型智能化机组项目实施过程中,直径280mm长300mm的锥轴精加工时,锥面处无法装夹,他带领车工班组骨干,通过分析设备和零件结构,设计并自制了阀体装夹工装,保证智能化采煤机组零部件的高质量加工。他摸索出的梯形螺纹加工方法,加工效率提高了40%,加工精度大大提高,梯形螺纹的使用周期较之前也有所提高。他自制的短小台阶测量仪荣获公司“五小”项目一等奖,制做的锥面抛光器荣获公司“五小”项目二等奖。发表论文《一种薄壁套车削控制公差工艺探究》一篇。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前后带徒13名,其中2人成长为技师、8人成长为高级工。工作中把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加工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反复演示,力争让徒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近3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组,没有发生一例安全小事故,在公司8米采煤机和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者无言自成蹊。作为一名采煤机零件的普通加工者,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8年如一日,凭着对数控车工工作的执着、热爱,攻克了一座座数控难关、精雕出一件件加工精品。刘诗文先后荣获公司“四优共产党员”“四有模范职工”“质量明星”,重装集团“技术能手”首届“重装工匠”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优秀班组长”“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郭军凤 李思远)
-
08-25电气分公司:争做智能化采掘道路上的排头兵
从设备的安装调试到传感器的数据对比,从井下跟机观测到现场操作培训,《基于透明地质的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阶段,每时每刻都有电气分公司电工二组的身影。该项目是由西煤机公司、黄陵矿业公司协同相关科研机构,为响应年初由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关于构建“智慧矿山、智能化工作面”相关要求,而积极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为了使采煤机采高数据更加精准,研发部门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加装新设计的传感系统,但由于设备已经在矿井下实验,传感系统的现场安装成了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不过电工二组的成员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和研发人员一起讨论安装事项,确定安装方案后,火速到达现场开始操作。只见他们爬上采煤机摇臂,用螺丝刀一点一点的掏出机身和摇臂之间夹杂的煤渣和矸石,在照明和通风都不是非常好的状态下,他们弓着背趴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只为离近点、看清点、速度点,他们脸上被掏出的煤灰和汗水融合成一幅炫彩的黑色脸谱。终于,安装传感器所需要的空间完整呈现出来,他们顾不上歇一会,按照图纸现场打磨不规则的边角和毛刺,空间小、零部件多,这让拿着锉刀干活的他们十分费劲,顾不上手背被剌出的一道道血印,只想争分夺秒完成任务,几个人相互配合,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把摆角传感器严丝合缝的安装到了采煤机上。“又出现了!又出现了!那个刁钻的采煤机实验故障又出现了,赶紧过来,快!”凌晨两点的电话那头,同伴的电话声把二组的小伙子从睡梦中叫醒。这次的实验故障很有趣,是三天以来第二次报同样的故障了。为何说它有趣?是因为这个故障一会让设备正常的工作,一会又让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当你要去检修时,它又莫名其妙的正常了,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小朋友,随心情变换学习态度,捉摸不透。这种偶发性的故障是电工二组的小伙子最喜欢的工作,越是难以排查、越是摸不着头脑的事他们越喜欢。急匆匆用冷水抹一把脸,他们拿起工具箱飞奔井下实验区,火速赶到现场以后,立马投入工作中,之前轮班的同事将发现的情况一一说明,大家挤在采煤机面前激烈的讨论着。王秉坤说“我发现采煤机空载状态下一切正常,但是一旦负载采煤系统就会报电机缺项故障,凭借我的经验判断故障是电机原因。”东旭说“我不这样认为,电机有故障的话,会直接报出故障,不会和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我认为是细微的小问题。”孔磊接着说到“我同意,并非电机自身原因,而是电控箱内部线路问题,我们先从这里着手吧,一项一项排查过去,一定能揪出元凶。”于是他们打开厚重的电控箱盖板用万用表一根根的测量线路,经过整个后半夜的排查,终于发现有一根110V的电源线经过长时间震动摩擦,表面有轻微的破损,破损处一旦接触到壳体就会导致电压等级降低,PLC工作异常。故障根源终于找到了,大家熬得通红的眼睛里笑意盎然,简直是太有趣了。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了研发部门同事和矿方的一致肯定。自电工二组成立以来,班组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五小发明创新”,改进了“110V~220V转24V~12V~5V电源调试操作箱”极大地增加了便利性,加快了生产的进度。他们还先后获得“安全先进班组”“售后服务标兵”“青年文明号“等各类荣誉。(王秉坤 衡思宇)
-
08-21用火树银花描绘精彩人生
吴沛,金属结构分公司铆焊二组的主力焊工,一个九零后小伙。他幽默、风趣、朴实,勤奋,坚持把工作做到极致是他多年来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他话不多,用务实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进车间前一秒, 吴沛还与同事互相调侃着,后一秒,整理好心情,收起脸上的笑容,整理好工装,他手握着焊枪,努力寻找着最合适的位置,开始一天的焊接工作。偶尔,抬起手臂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成年累月,火树银花电光闪闪,闪耀的弧光是他的荣耀,飞溅烫在衣服上的孔,是他的军功章。条条完美的焊缝,时刻彰显着他极致的工作能力。众所周知,焊工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因为自己的热爱,他选择了焊接这项工作。他也暗自下定决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依靠勤奋刻苦的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了公司众多焊工中的佼佼者。奉献是他的使命,吴沛在公司主要负责焊接多种大型电控箱CON0246010B及高性能材料产品等,大型电控箱焊接要求比较高,焊接后要求水压实验要保证无缺陷,箱内腔体复杂焊接难度非常大。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下,保证产品工期同样至关重要,吴沛针对此问题,认真思索,查阅资料,反复实验,最终总结出一套高保障的焊接方法,他焊出的电控箱打压零渗漏,百分之百的合格率。这一成绩是他用刻苦勤劳换来的。他也将这套焊接方法分享给大家,让这套焊接方法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生产大会战期间吴沛接到焊接CON56501电控箱的任务,因为工期紧,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从早上八点接到任务开始施焊直到第二天早上十一点多收工,工作时长超过了24小时。三四天的工作量他通过努力可以提前一天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一周后又接到另一台CON56501的任务,又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焊接,直到第二天上午完成,连续突击更是家常便饭。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与产品周期,他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负责的去完成各项工作。在持续高温下,吴沛又接到焊接高性能材料产品CON011809导向滑靴、CON0278040A导向滑靴、CON021805导向滑靴的任务。焊接工艺要求高,产品需要焊前整体加热至200℃,高温天气加热施焊毫无疑问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吴沛从无怨言。他带领班组焊工,加班加点,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着,饿了蹲在地上吃着盒饭,累了休息一会儿,无视被弧光灼伤的眼睛还在不停的流着泪,泛着血丝,他蹲在工作台上,趴在地上,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干就是一下午,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工件的质量。在分公司生产工作中,他在努力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与技术员一同构思,试验,改进遇到的各项难题,他日日钻研,夜夜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上网查询,找同行咨询,然后提出合理建议,积极付出行动,在公司开展的“五小”活动中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他为身边的同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成长。同时不忘感恩公司,将自己所学教给徒弟们。给徒弟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日常焊接中的小窍门。刚走进工作区就听到吴沛给徒弟们耐心的讲着:“电焊操作,最基本的要领是精力要高度集中,手、眼、腰、脚都要相当稳定,互相协调一致,有时候一个不小心的呼吸起伏都将影响焊接效果。”他耐心地回答着徒弟们的提问,朴实的笑容,将传道授艺表现的淋淋尽致。 吴沛用幽默风趣,给大家带去了不少快乐与温暖,用灿烂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精神,勤奋耐劳的工作状态,让榜样精神在身上闪闪发光,用火树银花描绘出精彩人生。(律鹏)
-
08-04西煤机研究院的“智能大师”
西煤机研究院的“智能大师”——重装集团2018-2019年度劳动模范党景锋一边潜心搞技术研发,一边奔波于矿方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无论是在项目设计初期还是在项目实施阶段,无论是在场内调试还是在井下工业性试验阶段,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以自身过硬的技术素养和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用户的良好口碑,为西煤机公司智能化采掘装备的成功运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就是西煤机公司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室主任、首席工程师党景锋。坐标一:西煤机产品设计研究院(智能化研究院)“一年365天,他基本上在办公室呆不了几天” 说话的是西煤机智能化研究室成员周展。口中的“他”便是主人公党景锋,西煤机产品设计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室主任。因服务用户大多为煤矿用户,为了保障用户有一个高品质的产品体验感受,就需要做好全程的跟踪服务,也正是因此,党景锋不是在去矿方的路上就是在矿上。一年难得见一面,所以同事们也经常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谓是智能化研究所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参加工作13年来,由他主导完成的《复杂地质条件下925系列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中厚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实现了西煤机公司采煤机电控系统的国产化替代的成功应用。坐标二: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每次下井少则7、8个小时,多则13、14个小时,甚至更长,处理完问题还要继续跟踪观察生产状况,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为了做好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电气系统,他从项目初期调研交流、方案论证、厂内试验、地面调试,再到最后的工业性试验,无一缺席。为了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他先后下井40余次,现场跟踪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详细记录每天的运行状况,详细耐心的向矿方生产班和检修班技术人员讲解电气控制的原理,设备的布置结构,采煤机的操作以及如何查询采煤机的运行记录等知识。确保了矿方能够更好的使用和维护采煤机的稳定运行。同时,积极协助矿方完成采煤机的数据传输等自动化调试工作,顺利实现了采煤机现场运行数据实时准确无误的传输到矿方调度室。据悉,目前该采煤机已实现连续平稳运行8个月,单日最高割煤22刀,日产6.55万吨煤。坐标三: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来到黄陵矿业公司,无论是一号煤矿还是二号煤矿,提起西煤机,党景锋的名字从矿领导、机电部、到综采队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2014年黄陵矿业公司第一个薄煤层智能化项目在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开展,到黄陵矿业一号煤矿802工作面中厚煤层智能化项目和1660采煤机工业性试验,再到黄陵矿业二号煤矿416工作面的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包括目前正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810工作面进行调试的《基于透明地质的大数据精准开采技术研究》项目,每一个智能化项目他都参与其中,每一个项目都有新的突破、都有新的技术、新的收获。可以说他就是西煤机公司名副其实的“智能化开拓者、实践者和见证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主导完成的《一种滚筒采煤机示教再现自动截割控制方法》《一种以自动割煤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采煤机采煤控制方法》等8项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化采煤机控制系统》《一种采煤机远程启动装置及远程启动控制方法》等6项技术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先后获得西煤机公司“科技标兵”“劳动模范”和重装集团2018-2019“重装劳模”荣誉称号。(黄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