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传佳话——记电气分公司员工蒋继海
“师傅,电烙铁坏了”。“坏了?找海师傅啊!”
“这里我怎么看不懂啊?”“找海师傅教你。”
“这个还能做些什么?”“问海师傅去!”
大家嘴里的海师傅怎么什么都会?像是动画片里的机器猫——哆啦A梦。在他手下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标兵,解决了许多工作上意想不到的难题。或许你和我一样,觉得工作上如此出色的人,估计在家里的表现不一定怎么样吧?直到同事和我说起海师傅的家庭情况时,我才幡然醒悟,也使我对海师傅以及他的家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家庭!
蒋继海就是我们口中所喊的那位海师傅。年近52岁的他,高高的个子,洗的发白的工服下是他瘦弱的身躯,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蒋继海师傅是西安煤机公司的老员工,已有31年的工龄了,现在是电气分公司变频器室的一名员工,他在工作中严谨认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上,敬老爱亲,在邻里中被传为佳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家的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同事们眼中这个不一样的海师傅。
周末,天气晴朗,在煤机花园40号楼底下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自制的椅子上,神采奕奕的向周围的邻居夸赞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告诉大家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她就是海师傅的老母亲,年近80高龄,因患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瘫痪在床,这一瘫便是十几年,这十几年全靠这个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妇使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十几年里,没有磨灭蒋继海这个孝顺的儿子的心,反而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患病的老母亲。有一次,晚上九点多,全家人早早吃过晚饭,收拾妥当,正准备上床休息的他,听到老母亲房间里传来呕吐的声音,海师傅嗖的一下从床上蹿起来,光着脚丫直奔老母亲的卧室,看见老母亲正在难受的呕吐,将晚上吃的饭吐了一地,软软的瘫在床上,嘴里还在叽里咕噜的说些听不懂的话。海师傅马上把老母亲抱起来,疯了似得冲出了自己家门,一路小跑到了离家最近的北环医院,看见医生一个个忙碌的背影,一个人的他这才发现自己还光着脚,还是随后赶来的媳妇带来了住院所需的用品、钱和他的鞋子。因为患高血压的老母亲住进了医院,医生要求家属24小时进行陪护,需要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变化,害怕出现血管爆裂的危险情况。由于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所以海师傅一人就全天候地细心照料着老母亲,等到医生和护士来查看病房时,他就赶紧去上趟厕所。深夜里的医院病房静悄悄的,海师傅目不转睛的盯着监护仪,生怕自己出现一点疏忽。当母亲安全度过24小时危险期后,海师傅的眼眶湿润了,母亲终于得救了,这也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那段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在医院看护,让海师傅的头发白了许多。为了不让母亲有负担,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这让病房里的病友们看在眼里,直夸老人说:“你这个儿子呀,好,孝顺,你真有福。”
老母亲因为年纪大,身患疾病多,经常需要吃药,所以饮食也有好多的禁忌。为此,老母亲经常心情不好,甚至有时发脾气。为了开导老母亲,让她知道吃的方面也能影响自己的病,海师傅常常读关于养生方面的文章给她听,陪她看关于健康保健方面的电视节目,每天变着花样给老母亲做她能吃的美食,渐渐的老母亲思想开始转变过来。厂里搬迁到新工业园区后,环境变了,工作的地方远了,这对海师傅来说,照顾老母亲就有些麻烦,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照顾老母亲,海师傅每天5点起床,早早的将早饭和午饭给母亲准备好,中午再托付邻居帮老母亲把饭热好送到床头。为了以防万一发生意外,他还给母亲买了一个老人机,当老人不舒服时按“1”键,就能通知到海师傅。正是海师傅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老母亲快乐幸福的安享晚年。
海师傅有个离异的妹妹,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判给了他妹妹抚养。由于他妹妹是国棉四厂的纺织工人,四班三运转,根本无暇照顾孩子。海师傅得知后,主动将孩子带回了自己家,和媳妇一起照顾老人、抚养两个孩子,所有的事海师傅默默的承担了。为了不让小外甥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海师傅总是给他最好的,自己的孩子有啥,小外甥也有啥,自己的孩子在哪里读书上学,小外甥也在哪里读书上学。用他自己孩子的话说,爸爸妈妈有时候偏心,只爱小外甥,不爱我。小外甥7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加班回来的海师傅听见孩子咿咿呀呀的哭声,打开灯仔细一看,发现小外甥发烧了,他立即背起小外甥直奔医院。当时,天正下着大雨,海师傅背着小外甥,媳妇打着伞,一路跌跌撞撞的赶到医院,等着医生看病打针,而他又急匆匆赶回家给小外甥拿了件干衣服,不顾自己劳累一天的疲惫,一心扑向生病中的小外甥。15年过去了,小外甥也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培养成国家重点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海师傅自己的孩子,也从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现在是一家国有企业单位的一名技术员。
在这个严父慈母、孝老爱亲的家庭里,正是这些良好的美德身教和亲情奉献,养育了优秀的孩子们。也正是这发自内心的爱和孝,让海师傅这个家更加温暖,亲情永驻。 (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