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塑造高素质“蓝领”
发布日期:2013-04-08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8222   
即将建成投产的西煤机工业园生产区内,设备投资高达53366万元,新增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生产工艺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及科研开发装备596台。其中包括焊接加工单元的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机器人焊接工作站,中小件精加工单元的德国进口立式车铣复合中心、成型磨齿机,大壳体精加工单元德国制造的数控加工中心,热处理加工单元的爱协林可控气氛箱式炉、民生可控气氛井式炉、高中频表面加热淬火炉等一大批高端设备,整体工艺装备的革命,彻底打破了企业在技术、质量、产能升级方面存在的桎梏,使公司生产制造方式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为打造“高标准、高起点、专业化、成套化、集群化”的国际一流煤机制造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传统产业到数字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安煤机公司从2011年8月工业园动工伊始,就按照“设备到厂,人员到岗,技能提升、运行高效”的培训目标,实施“蓝领技能培训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技能培训塑造高素质“蓝领”队伍,为公司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实施“蓝领技能培训工程”的过程中,西安煤机公司以一线操作员工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培训为主,把单位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提高、脱产学习与业余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适应培训、对内培训与对外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师徒结对、选拔首席技师等方式,多种培训渠道齐头并进,努力做到培训与生产两不误,形成了一个覆盖广大职工的职业培训格局。
在做好日常培训的同时,2012年以来,公司组织40多名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参加了为期五个月的数控知识学习班,系统进行数控理论、数控设备、新进专用设备的操作培训;对7004人次一线操作人员分门别类地进行了795课时的装配技术、焊接技术、掘进机综合技术、焊接机器人的使用及编程、热处理工艺、天车工电焊工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竞赛。
2012年9月至今,随着新工业园设备的分批购进,共安排19批共68人分赴国产和进口设备厂家进行设备操作培训,4批共8人到张家口煤机厂等兄弟厂家学习德国尤尼的加工中心和霍夫勒数控成型磨齿机的操作,下一步还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通过一人进修众人提高,一人受训班组提升的传帮带方式实现人人应知应会,个个懂操作程序的培训效果。
为了确保培训的务实性,使培训工作见效果,出效益,西安煤机公司在企业的搬迁过程中,将进一步着力完善高技能“蓝领”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制度,探索构建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蓝领”技能人才队伍成长新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自身技能,推动高素质“蓝领”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王丽萍)
由传统产业到数字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安煤机公司从2011年8月工业园动工伊始,就按照“设备到厂,人员到岗,技能提升、运行高效”的培训目标,实施“蓝领技能培训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技能培训塑造高素质“蓝领”队伍,为公司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实施“蓝领技能培训工程”的过程中,西安煤机公司以一线操作员工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培训为主,把单位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提高、脱产学习与业余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适应培训、对内培训与对外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师徒结对、选拔首席技师等方式,多种培训渠道齐头并进,努力做到培训与生产两不误,形成了一个覆盖广大职工的职业培训格局。
在做好日常培训的同时,2012年以来,公司组织40多名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参加了为期五个月的数控知识学习班,系统进行数控理论、数控设备、新进专用设备的操作培训;对7004人次一线操作人员分门别类地进行了795课时的装配技术、焊接技术、掘进机综合技术、焊接机器人的使用及编程、热处理工艺、天车工电焊工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竞赛。
2012年9月至今,随着新工业园设备的分批购进,共安排19批共68人分赴国产和进口设备厂家进行设备操作培训,4批共8人到张家口煤机厂等兄弟厂家学习德国尤尼的加工中心和霍夫勒数控成型磨齿机的操作,下一步还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通过一人进修众人提高,一人受训班组提升的传帮带方式实现人人应知应会,个个懂操作程序的培训效果。
为了确保培训的务实性,使培训工作见效果,出效益,西安煤机公司在企业的搬迁过程中,将进一步着力完善高技能“蓝领”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制度,探索构建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蓝领”技能人才队伍成长新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自身技能,推动高素质“蓝领”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