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匠心成就追梦人-党群工作-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员工风采

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匠心成就追梦人

发布日期:2019-12-02     作者: 任向盈 高扬 郭军凤     浏览数:7252   

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匠心成就追梦人

                 —记陕西省三秦工匠、公司机加一分公司数控班组长何亚军

走进公司机加一分公司数控车间,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工服整洁的汉子,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操作盘,不时地调整着显示数据,他憨厚的言语间带着浓重陕北口音,谈起工作如数家珍,这就是公司机加一车间数控龙门铣操作工、数控班组长何亚军给人的最初印象。

他获得荣誉不少,全国煤炭系统“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届“煤机大工匠”、“西安工匠”、陕西省“三秦工匠”等。沉甸甸的荣誉背后透视着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

1.jpg

      勤奋钻研  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2000年9月,何亚军进入公司机加一车间学习龙门铣技术。从进入机加工车间的那天开始,他的理想和追求就与数控加工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机加一数控班组已经干了近20年的何亚军,回想当初,对于数控,何亚军可以说是个门外汉,怎么尽快上手操作,没有捷径,操作车床得先看得懂说明书和图纸,他就从最基础的做起,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和高数。对他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还要精一行,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对职业热爱的初心,夜以继日,反复推敲、勤奋钻研,很快熟练掌握了数控技术的窍门。

    在长期加工采煤机电控箱过程中,何亚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加工方法,在防爆电控箱的加工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防爆电控箱Ex面平面度和光洁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整个平面度稳定保持在0.005-0.02㎜之内,极大的保证了加工后的零件质量,由此总结制定了《Ex面铣削加工作业指导书》,得到公司、重装集团、以及行业各界的认可,并在行业广泛推行应用。

    “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的何亚军话语朴实,铿锵有力。他说,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多年来,生产车间始终是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在有重要紧急作业任务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怕脏、不怕累,对每一个操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有一次,正值春节,数控班组接到紧急任务,要在正月十五前完成淮北矿业集团采煤机加工项目,当时数控班组成员王伟负责此项目龙门铣加工,何亚军想到王伟刚结婚,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得让王伟回家过个团圆年,便毫无犹豫退了自己回陕北的火车票,主动承担起此次加班任务,连续奋战四天,吃住在厂里,高质量完成了任务,还为下道工序节约了三天时间,最终保证了机组按期配套。

说起何亚军,机加一车间副经理张争这样评价:“何亚军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个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的人,一个把全部精力投入在为煤机事业上的人。”

10.jpg

质量精益求精  高端制造的“方向标”

“人间蝴蝶美,有谁注意过他在茧中奋力挣扎?”这样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何亚军对工作的韧劲和付出。在国产替代化进程中,为解决螺纹铣削的准确度和精度,何亚军带领班组人员加班加点,经过反复试验和调试,利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特点设计的螺纹铣削的R参数通用程序,实现螺纹铣削程序的编程,直接可进行加工,缩短了编程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程序准确度。在高端制造中遇到的M68×4、M60×2、M63×1.5等大孔径高精度细牙内螺纹的铣削,有效提高了牙型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针对神华神东公司“7米、8米大采高采煤机”、中煤伊化矿业、兖矿金鸡滩煤矿MG2550采煤机等项目,对行星头上齿圈的销孔位置度精度要求高,稍许误差都会造成安装不上、同类型齿圈无法互换等问题,何亚军提出并采用双孔定位法:找正时在数控机床上用两个距离长的销孔找正,再按图纸上的角度加工剩余销孔。使用这种加工方法比传统的加工方法误差减小一半,使齿圈、轴承座销孔位置度精确0.02mm以内,解决了同类型齿圈、轴承座不易互换装配的难题,和高端采煤机加工找正问题,零件加工精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机组运行周期。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就应该立足岗位,把握细节,精益求精地把每个产品加工好,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更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何亚军坚定地说。

在产品加工上,何亚军先后完成了多种机型的壳和箱体加工,参与的MG500/1130-WD采煤机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jpg

勇于探索  职业技能的“带头人”

何亚军作为重装集团的首席技师,在他潜心钻研的路上,在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中,他见过清晨初升的太阳,也见过夜晚皎皎的月色,公司厂房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背影。

采煤机摇臂壳体电机行孔的同轴度直接影响到摇臂的使用寿命,何亚军和工作室成员经过研究探索,自制了新式的找正表架,克服了传统的找正表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找正时会存在误差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电机行孔的找正精度,在单位内已经推广使用并获得了专利证书。

在工艺改进上,他提出的用数控铣床万能铣头铣、钻摇臂行星头斜油孔,经过试切、调试和改进,形成了一套经验和方法,解决了类似结构的加工。并通过自主创新,制作的专用工装胎具,每年可节约成本40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何亚军不仅自己潜心研究加工技术革新项目,这些年,他先后带领40余名徒弟,总结优化加工工艺、开展技术创新、小改革,制定了《数控安全操作规程23条》、《电控箱壳体镗铣工序的标准化加工方法》,机加一分公司数控班组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以“产品质量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年轻团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每天进步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打造精品是我们永恒的目标”的数控班组文化,在这独特的文化引领下,他所带的徒弟现都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截至目前,何亚军创新工作室累计技术创新80余项,其中“自制专用找正表架”、“一种多功能快速装夹的工装”已获得专利证书,“一种导向坡口的通用加工方法”已申报专利,他所带的班组被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授予全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功竞赛 “优秀班组”荣誉称号。他个人荣获陕煤集团“工人先锋号”、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劳动模范”。

何亚军00_副本.jpg

独具匠心 追求卓越的“追梦者”

    “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路才走的更稳”是何亚军经常对徒弟们说的一句话。

由何亚军与工作室成员杨小毅牵头的关键数控编程技术的培训指导应用,经反复试验,已趋于成熟,加工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成功解决了采煤机齿轨轮齿形棱边弧面三轴联动数控加工的技术难题,并将废旧刀具改造利用120余件,自制加工工装3套。此次创新改制的“一批废旧刀杆的改制再利用”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成果二等奖,重装集团“品质提升”一等奖。

在工作中,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平均每月创造产值50多万元,完成工时超过1000点,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出色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虽然工作中的他严格分明,但生活中,他更像一位老大哥,车间职工谁家有事了,他二话不说,总是第一个赶过去张罗帮忙,车间的工人称他为“热心老何”。由于常年累月扎在车间,女儿出生、过生日、开家长会,陪家人一起过年,这些重要的时刻,他一次次缺席,心中不免对家人有愧疚,但他却说:“有选择就有得失,很难两全,家人能理解支持我,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在获得诸多荣誉后,何亚军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用匠人匠心、精益求精的精神锻造出精品,用奋斗的青春、执着的追求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却依然秉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以默默奉献的精神驻守自己的信念,以勤奋的心态,传承工匠精神,勇担职业带头人的职责,带领更多的工人奋发有为、追赶超越、提质创效,让具有专业、敬业精神的“工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制造业打造更多的精品,为煤炭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匠心筑梦,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任向盈  高扬  郭军凤)

 

 


上一篇:公司科协秘书长刘长生荣获中国科协“特别贡献奖” 下一篇:她们是新时代最美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