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兄弟俩-新闻资讯-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上级新闻

陕西日报: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兄弟俩

发布日期:2020-08-03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2422   

陕西日报  2020年8月3日 7版


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兄弟俩


本报通讯员 梅方义 钱锴

“哥,我们村的羊肚菌卖完了,但是有同事想要买4公斤,你们村要是有,你就打包发给他!” “南楠,我包联的贫困户家的八角收获了6公斤干品,你朋友圈帮忙转发下,看有没有人买。” ……这是张东栋、张南楠兄弟俩的日常聊天信息。这兄弟俩,一个是汉阴县双坪镇磨坝村的扶贫干部,一个是汉阳镇笔架村的扶贫干部。驻村扶贫一年多,哥哥张东栋成了磨坝村农产品带货“小能手”,弟弟张南楠成了笔架村产业发展的“领路人”。兄弟俩携手并进,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磨坝村和笔架村地处秦巴山区,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2018年10月,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工作的张南楠被派驻到笔架村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3月,他的哥哥张东栋也被自己的工作单位——陕煤集团蒲洁能化公司派驻到磨坝村开展帮扶工作。

驻村后,张南楠首先把发展产业作为着力点。他用诚意打动企业负责人,为笔架村引进了香菇产业,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里的数百亩老茶树和闲置的茶叶加工厂重新焕发生机。在做大做强产业时,张南楠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订单农业”的模式,由公司为村民提供优质的菌袋、茶苗及技术指导,借助企业保价收购和陕煤集团消费扶贫两种方式,“消化”笔架村的特色农产品。

2019年,笔架村村集体发展的香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27万元,给全村313户村民户均分红300元,为该村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总计达15万元;村里的700亩茶园销售收入累计达400多万元。2020年,根据市场需求,笔架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又培育了6亩150万株紫阳1号茶苗。

“南楠那里的香菇和茶叶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我们磨坝村也在尝试引进。”张东栋说。去年12月,张东栋带着磨坝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弟弟张南楠所在的笔架村实地考察。今年3月,磨坝村订购了笔架村5.5万袋香菇菌棒,尝试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张东栋驻村扶贫比张南楠晚半年,但工作节奏可一点也没慢。“我哥那里大米加工产业搞得很好,我也想在笔架村尝试一下。”张南楠说。

磨坝村四周被大山包围,村内水源充沛,盛产优质富硒大米。但由于村里的碾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导致生产加工出的大米卖相较差,每公斤售价仅2元左右。张东栋驻村后,协助村里的帮扶干部争取项目资金,在磨坝村修建了一个1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厂,同时修建了一座配套的冷藏室。该加工厂建成后,依托陕煤集团消费扶贫平台,除将一部分村民种植的稻谷直接销售外,也会把村民出售给加工厂的稻米加工、包装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

为了让磨坝村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张东栋没少花心思。他专门请人制作了野山菌、土蜂蜜、富硒大米等农产品的宣传图片,通过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让村民的滞销农产品变成畅销品。“去年,我通过朋友圈带货,先后帮张阿姨卖了220元的八角、帮陈叔卖了800元的野山菌,还帮助村集体卖了13200元的羊肚菌、2500公斤大米……乡亲们夸我是‘磨坝带货小能手’!”张东栋笑着说。

虽然村里农产品的销路打开了,但村民要实现长久增收,村里必须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认识到这点,张东栋根据村情,为磨坝村规划了一条畜牧养殖的新路子。近期,他正和扶贫工作队一起走访了解适合磨坝村养殖的畜牧品种,为产业发展做准备。


上一篇:陕煤集团:我和小康有个约会 下一篇:陕煤集团副总经理、煤业股份总经理王世斌一行到重装集团调研指导工作